传奇BT网页版

《棒!少年》一年后,那些孩子都怎么样了

时间:2010-12-5 17:23:32  作者:中变传奇页游   来源:uh86.com  查看:  评论:0
内容摘要:
很多人大概都还记得,去年夏天的一部黑马纪录电影《棒!少年》。 该片讲述了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困境少年从零开始学习打棒球的故事。马虎来自宁夏,小双生长在河北。他们的命运,在北京的“强棒天使棒球基地”开始
..

  很多人大概都还记得,去年夏天的一部黑马纪录电影《棒!少年》。

  该片讲述了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困境少年从零开始学习打棒球的故事。马虎来自宁夏,小双生长在河北。他们的命运,在北京的“强棒天使棒球基地”开始产生交汇。基地里还有“队长”大宝、萌娃李海鑫……

  从2020年7月纪录片在FIRST青年电影展进行全球首映,到今年7月《棒!少年》纪录剧集的播出,已经有一年的时光。“强棒天使棒球基地”的孩子们都发生了哪些变化?我们带着好奇穿越银幕,来到基地与这些孩子们相见。

  01 马虎——我不再是“游侠”

  当我们在午休时间到达棒球基地时,碰到了刚刚训练完、在食堂里洗脸的马虎。他皮肤晒得黝黑,身高已近1.7米,俨然已经是个成熟的大小伙儿。

  

《棒!少年》一年后,那些孩子都怎么样了

  马虎 今年15岁 

  12岁之前,他在宁夏老家的学校里是一名“游侠”,淘得让校长都觉得难以管教,整天从村东头闲逛到村西头,满身的精力无处发泄。

  今年15岁的马虎,已经成为强棒基地U15球队中的主力投手,在训练基地里已经有了一定的领导气质,小时候无处发泄的精力,化为了训练中的锐劲儿。

  · 玩了命地练球

  《棒!少年》中有一个画面让很多观众都很心酸,马虎在球场边强忍泪水,倔强地说自己什么都不是。

  他说之所以会这么说,是因为孤独,没有人理,也没有方向。

  “但其实真正孤独的时候是拍摄团队走了后”马虎说到,“之前再没人理我,镜头跟着我,我就觉得我还有朋友,还有人在乎我。等拍摄团队一离开,我的心里彻底空了。”

  自己太孤单,就玩命练球。马虎不知道的是,这是师爷张锦新当时开出治他的‘药方’。

  慢慢地,他也自然地从发泄情绪般的训练,转变成对棒球的真正热爱,最终得到实力上的提高。

  “当你自己想练的时候,比教练逼着练进步地更快。光听击中棒球的声音,我就能知道球打出去的远近。”

  现在的马虎,训练外都是自己在加练。基地其他人也说,经常看到马虎一个人在球场上疯狂练球的身影。

  那个曾经的“浑小子”,现在短冲能力全队第一、卧推160斤,从技术到身体素质,马虎都成了强棒基地U15的绝对主力。

  · 偶像是科比,爱好是听歌

  在体育类球星中,马虎说自己的偶像是篮球运动员科比。跟科比的其他粉丝不太一样,马虎在半年前才认识他,那时科比已经遗憾离世,但科比的精神却让他铭记心中。

  “知道为什么科比的背号是24号吗?”马虎认真地问到, “因为他要把一天24小时全部投入到篮球上,不浪费一小时。”

  马虎说科比就是靠自己不断拼命训练变得更强大的。“每个人身上都有他的优点,如果你认同,你就去学习,把他的优点学到自己身上。”

  问起马虎是否像同龄孩子一样爱玩游戏时,他摇了摇头,“我没有什么爱好,非要说一个的话那就是听歌。我听歌,其实也是在练习打球的节奏。”马虎爱听有爆发力的快节奏歌曲,比如黑豹乐队的摇滚。

  “一个棒球运动员他打球,接球,投球都是需要节奏的。”马虎一边说一边举起了双手,闭上了双眼,“一、二、三……一抬腿我就引棒,四直接出棒。这是一种斗争,几秒钟投球,你心里都要很明白。”

  节奏感强了,接球的感觉自然就强了。“我一套节奏要比他们快很多倍”,他自信地说到。

  · 青春期,开始有了些小变化

  马虎至今还与老家的小伙伴们保持着联系。当我们问起小伙伴都是谁时,那些名字如同相声贯口般脱口而出。

  而昔日互相不爽的棒球队友们,早都成为了铁哥们儿。他与大宝两个最大的孩子,不仅不再闹脾气,还承担起照顾弟弟们的责任。

  “现在整个基地都是一家人”, 马虎说, “上梁不正下梁歪,我们要做好榜样。你欺负小的,他们想的一定是长大后就可以欺负别人了。”

  因为青春期发育的原因,马虎嗓音已经开始变得成熟。面对自己的成长变化,马虎显得非常坦荡。

  他说自己学会了“臭美”,用他的话说,“每次出门都要戴帽子、穿干净的衣服”。他说自己开始喜欢跟女孩玩了,“我不是说喜欢某个特定的女孩,”马虎强调,“只是觉得长大后跟女孩一起玩,也变得挺有意思了。”

  · 不能没有文化

  走去训练场路上时,马虎指着路边的笼子调皮地拽了拽英文,“看,Rabbit (兔子)。”

  孩子们除了要做大量的棒球训练,强棒基地也在尽量给他们安排文化和棒球理论授课。

  “不能没有文化”,马虎说。当年,强棒基地的教练来老家选中他来北京时,自己还有点犹豫,直到回家问了从没出过远门的奶奶。她说的话马虎现在都还记得,奶奶说“去吧马虎,那边全都是有文化的人,那边一定比这边条件好。”

  可能从那时候起,“有文化”成为了马虎心中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没文化可能以后很难找到工作。中国这么发达,以后干农活儿的人都可能被机器人代替。”

  想必马虎这里说的文化,也是经验、见识,还有格局。

  不止自己要学,还要教小朋友。“跟新来的小孩儿比,我们做大哥哥的知道的肯定比他们多,我们可以把知识教给他们,让他们也学起来。”

  关于自己的未来,马虎很坚定,“我要考一级运动员,我要上大学,我想进国家队,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比赛”。马虎说他看了这届奥运会,有很多厉害的选手是在读大学生。

  · 最大的变化是有了梦想

  “我以前在老家的时候没怎么出过远门,我就想,北京之所以叫北京应该是因为在北边吧?上海叫上海,可能是因为在海上?有一艘大船,大家都在海上生活。”马虎回忆起来,,自己也觉得好笑。

  《棒!少年》后,他参加了很多活动,见过很多人,到过很多地方,西宁、长沙、深圳、天津、内蒙、银川、甘肃等,算起来快有小半个中国了。

  有因为比赛去的、因为参加电影节、录节目的……他跟体育同行在一起,跟明星在一起,也跟观众在一起。

  面对大家的关注和喜欢,马虎却说:“我只想好好打球。”

  “别人关注我,我很感谢,但是我不过分在乎。我只是觉得那么多人认识你,喜欢你,你一定更加要严格要求自己,把球练好,就够了。”

  问起家里人是否看过《棒!少年》时,马虎说:“看过,但他们觉得我可以更努力。”可能他们心里很开心,但面部表情表现出来是严肃的,马虎猜想。

  这些都是一些细碎的改变。

  “真正的变化,我觉得是自己有了梦想”。马虎说,小时候在家里什么都不懂,成天觉得自己特别牛。来到北京之后,有了目标,有了宽阔的梦想。

  马虎最近的目标就是打全国锦标赛,8月26号开始比赛,目前已经在加紧训练中。

  在强棒天使创始人、棒球教练孙岭峰看来,马虎从体能、风格、球技上来说,是最能成长为“类大联盟”的选手,基地的教练们也在根据他的特点进行更定向化的培养。

  02 小双——解开心结,重回基地

  作为《棒!少年》上映后背受关注的另一个孩子,小双与个性张扬、无所畏惧的马虎不同,他的性格更加内向细腻。

  

《棒!少年》一年后,那些孩子都怎么样了

  小双 今年15岁 

  就算跟爷爷一起生活时,小双也没有太多话语,小小的年纪承载了很多的思考,清澈的双眼深处也蕴含了一丝忧郁。

  

《棒!少年》一年后,那些孩子都怎么样了

  这个画面,让很多人记忆犹新,小双说那棵树是他爷爷的爸爸种的。

  孙教练说小双有很多“妈妈粉儿”,就是她们看着这个孩子如此乖巧懂事,觉得很心疼,让人有保护欲。

  令人欣慰的是,小双在纪录电影上映前一个月已经回到了基地,这次见到他,性格明显变得开朗了、内心更坚强了、身体也长壮了。

  · 回家后,不断梦到基地

  “回老家后,总会在睡觉时梦到基地的生活”,小双回忆到,“梦到跟大宝、马虎一起训练、打比赛、一起闹”。

  梦得多了,小双也总会问自己,为什么不回基地呢?这种状态反复出现,他就想明白了,自己还是割舍不下。

  小双说,因为输了跑回家,是可以逃避当时的困难。但是之后很长时间自己都会在摔倒的地方挣扎,站不起来。

  “输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面对困难。”

  小双回基地的那天,几乎所有的人都围过来迎接他。不在的日子里多了很多新面孔,虽然小双不太认识,但是孩子们都说认识他。

  · “机会只有一次”,背后都是愧疚

  小双在片中最令人难忘的一瞬间,是在美国比赛失利后,发自内心的吼出一句“机会只有一次啊!”。

  小双说那次前往美国比赛的机会实在太难得了。有不少爱心人士的帮忙,他们才有资格、有费用获得一次去美国跟世界高手较量的机会。

  “我们队总共只出国打过两次比赛。在美国的规则是,连输两场就直接淘汰。”

  当时,由于年龄限制,大宝与马虎两个主力并不能上场。作为唯一的投手,小双的手还受了伤,他承载了所有重压。

  想到背后帮助他们的人,小双一直没能卸下思想包袱。这背后大概就是没能“投之以李,报之以桃”的愧疚心理吧。

Copyright © uh86.com 中变网页传奇 版权所有